随着媒介的广泛融合,传统媒介通过采编、传播流程再造实现媒介交融,使得受众获得更多媒体体验。大洋传媒数据加工业务依托大洋成熟、可靠的媒资系统支撑,凭借多年各领域数据加工服务经验,为媒介交融提供了完备的服务解决方案。 
与传统数据加工服务相比,大洋传媒数据加工服务具有如下优势: 1. 采集 多年来,通过与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、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广电用户和故宫博物院、北京市交管局、中国传媒大学等非广电用户的合作,大洋传媒总结、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,其提供的服务已从最初传统磁带数字化加工逐渐发展为面向多领域,支持录音带、录像带、数据流磁带、光盘、硬盘等多种存储介质的数字化加工服务。 1.1 传统磁带介质采集 传统磁带数字化采集全流程: 
流程简要说明: - 磁带物理介质检测:此环节可依据客户需求和介质质量标准取舍,对接收到的原始介质进行视音频质量检测,直接剔除不达标素材,避免存储空间浪费;
- 上载:支持视频、音频、图文等各类素材采集导入,可根据用户需要设定存储格式及码率;
- 自动技审:主要是后台自动技审,通过流程配置,可嵌入任意生产节点,对节目本身视音频质量的审核,包括视频和音频审核;
- 转码:根据不同应用环境,可转码为AVI、MPG、H.264、PS、TS、DVD、WMV等多种格式,亦可自行设定所需码率及其他详细参数;
- 自动拆条:基于节目的字幕条、主持人、音频静音点信息对视频自动拆条,在有效时间范围内确定音频静音点、主持人帧和字幕帧出现时间, 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,确定节目分割时间点;
- 提交数字化文件:数字化加工完成的节目可用于编目、制作、下载、发布等其它应用。
1.2 光盘介质采集 随着光盘价格的急剧下降,光盘已成为价格最低的计算机数据存储介质,自动光盘库的造价和成本要比自动磁带库低得多,且光盘尺寸小,对保存环境要求低,特别是2003年国际蓝光光盘标准的统一,单盘存储量可达50GB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与公共事业部门、大中型企业、报刊出版社、电台和电视台、银行、学校以及图书馆、档案馆(室)、资料室等部门,将信息(计算机程序、数据、书刊)以光盘形式存储发行。光存储介质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光盘对“恶意修改”、“病毒”和“黑客 ”入侵先天“免疫”,特别是在真实不可更改的档案保管中,光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 大洋传媒在传统磁带上载的基础上改进生产流程,优化产品设计,对光盘采集方式进一步创新,已逐步形成光盘介质批量加工的标准化生产流程,为广电、档案馆、图书馆、医院、音像出版等诸多领域的光盘备份及制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 
大洋光盘加工服务特点: - 全自动“无人值守” CD/DVD 打印刻录系统
大洋DY6800N光盘服务器是专业化、自动化批量复制和打印光盘的优选解决方案,100片光盘容量,集成二个DVD/CD刻录机。 - 光盘拷贝
自动备份多张CD/DVD文件到指定存储路径。 - 数据备份
可指定备份数量,通过启动自动计划任务,将数据备份到CD/DVD/BD(25G或50G)光盘。 - 问题光盘自动标示
大洋DY6800N光盘服务器可自动检测光盘,并提供备份文件自动校验,对问题光盘自动标示。
1.3 纸质介质采集 档案、图书、杂志、报刊等纸介质文件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。为了使数字化工作标准、规范,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,大洋公司参照国家档案局《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》(DA/T 31—2005),拟定了纸质文件数字化的相关规范、基本环节以及整理、扫描、图像处理、图像存储、目录建库、数据挂接、数据验收、数据备份、成果管理等主要技术要求。 
|